其次是机身工艺,虽然 R17 还是使用的金属边框加双面玻璃的设计,但是玻璃与金属边框之前的塑料包边被去掉了,这样对于品控的要求无疑是更高的,但带来的体验感觉是,整机的一体性会进一步提升,手感也会更好。而 R17 Pro 则使用的是 3D 玻璃,玻璃的弯曲程度更大,与金属边框接合后握持感也会更好,会让人感觉机身变薄。
最后一点值得说的提升就是屏幕指纹。这应该是今年到现在最接近传统电容指纹识别的屏下指纹技术。一点就亮的识别速度让我第一次觉得屏下指纹从噱头已经走到了可用甚至说是实用的地步。
除此之外,R17 系列就是在基础硬件性能上的提升,从骁龙 660 换到了 670,与 660 相比,670 CPU 单核性能略有提升,多核基本持平,GPU 和 AI 性能有明显的进步,同时功耗和发热均略有下降。
哦对,还有一点,就是R17 系列首发了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抗摔性能更好。
R17 的提升相对比较常规,而 R17 Pro 则明显可以看出,OPPO 已经开始盯上了四千元的价位区间,为了能在这个价格区间站住脚也花了不少心思。
R17 Pro 后置三摄,支持5 米以内的范围内实现高精度的 3D 建模,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暂时还是噱头大于实用,但后置相机的传感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主摄采用了单像素尺寸更大、支持全像素对焦的索尼 IMX362,镜头采用了类似 Galaxy S9、Note9 的可变光圈,弱光下使用超大的 f/1.5 光圈来提高进光量,光线良好时使用 f/2.4 光圈实现更好的解析力。
我个人认为 R17 Pro 最大的产品优势是可以半小时把手机充满的 Super VOOC 快充,毕竟这个功能之前只在超级闪充的 Find X 上面才用到。
当 R17 Pro 把售价推到 4288 元,OPPO 实际上在进行一场品牌升级的大冒险。从两千元档的入门系列 A 系列,到三千元档的 R17,再到四千元档的 R17 Pro 和五千元以上的 Find X,OPPO 算是终于把所有的定价区间做齐了。
另外一方面,虽然 R17 Pro 弥补了之前 OPPO 在四千元价位上产品上的缺失,但现在这个产品主打的差异化是否能让消费者愿意去买单,我觉得还是要划上个问号,另外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 R17 Pro 在定价层面上可能与 Find X 产生的交叉,依然可能会让 OPPO 吃到这次“消费升级”的苦果。
但对于 OPPO 乃至国内 TOP 5 厂商来说喜闻乐见的是,国内消费者已经逐渐接受四千元甚至定价更高的国产手机产品,对于很多城市用户来说,三千元的定价区间已经是购买一款智能手机的入门选择,人们愿意多掏一两千块钱,为产品层面有更多创新或者是直接提升的使用体验而买单。
R17 这个常规升级已经体验到了,等九月底,看看 R17 Pro 的实际产品素质和市场表现,基本就能判断 OPPO 这次的消费升级是不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