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0.ifeng
▲二战苏联炮兵,在整个东线战役中,它是贯穿战争最重要的兵种,在进攻和防御中都完美展现了苏联人的暴力美学。
“巴巴罗萨”行动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很惬意,因为德国人发现苏联人的炮兵部署很分散,而且也没有承担过什么重要任务。但是德国人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在经过德国不宣而战所造成的惊慌错乱之后,苏军的炮兵的实力开始发挥了。德军对此苦不堪言,他们的炮兵总监也被迫承认了这一事实,并且加强了对敌军炮兵的对抗。苏联人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41至1942年,苏军损失了战前火炮保有量的65.7%,比其他兵种的技术装备的损失率还要高30%。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德军的空中优势,所以德军在“台风”行动前对苏军炮兵的评估是损失率高达50%是很正确的。
http://p0.ifeng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苏联炮兵的装备也进行了升级,首先是新型的76毫米ЗИС-3型加农炮,它的杀伤效果是德国的75毫米火炮的1.5倍,以及研发出了很多的自行火炮,其中ЗИС-2 型反坦克炮因为性能优秀被转交到英国供其研究。另外,要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了,虽然精准度不高,但是因数量众多而弥补了这一缺陷。在战争末尾的几年里,苏军炮兵的技战术水平和实力达到了战争时期的巅峰,对德军和其友军将领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芬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元帅曾经在1944年6月4日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在 15公里长的卡累利阿地峡沿岸,经过1小时空袭之后,苏联人开始进行炮火准备,这种强度在战争中是我从未见过的,爆炸所产生的轰鸣声甚至在赫尔辛基都能听到,炮声传到了远在270公里的地方,而我们大部分防御阵地也被摧毁。”
http://p0.ifeng
苏联最高统帅部在1942年1月10日发布文件指示,要求各个兵种迅速发展战斗潜力,这份文件指出“没有炮兵支援的进攻就是对祖国和军队的犯罪,它会造成无谓的牺牲”(这里可以当做表达苏联大炮兵主义最理想的话语)。苏联炮兵配备的自行火炮,在通常也会被当做反坦克火炮作为前线补充火力而投入战斗,这使得已经应付不过来T-34坦克洪流的德军雪上加霜。
http://p0.ifeng
苏联炮兵是支持卫国战争的无名英雄,虽然它的光辉被装甲部队夺去,但是作为战争中最大的功臣,其功绩是不会被磨去的。苏军炮兵编队通常按照50%-60%的比例进行集群作战,而德军往常只有30%。在1945年的柯尼斯堡战役中,一名被俘的德军军官这样形容苏军炮兵部队,“大炮一门接着一门,装备各种口径火炮的炮兵队一个接着一个,还囤积着大量未消耗的弹药,“风管琴”甚至多得根本没有用过!”虽然苏联炮兵在战争初期伤亡颇高,但它仍然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兵种。在1944年10月21日,苏联政府第一次专门为一个兵种设立了节日,为了纪念苏联炮兵对卫国战争的卓越贡献而设立了每年一度的炮兵节!
http://p0.ifeng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吕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一战、二战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筑垒地域:zhulei194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