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清明 吉林日报记者 张红玉
受原油“量价双降”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松原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年,松原市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不断壮大接续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稳得住、不失速的目标。今年,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1月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9%。
经济稳中向好,更需乘势而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扎实壮大接续产业、推动动能转换、重塑发展环境,开启新时代松原生态振兴、转型崛起的新征程。
深化改革添动力:
让松原经济更繁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主线。今年,松原市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撬动发展全局,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力和经济新增长点。
石油是松原经济的底色,虽然石油开发战略调减,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松原继续深入挖掘油气经济潜力,支持吉林油田公司、东北油气公司遏制原油减产态势,力争油气产量当量达462万吨。积极推动瑞兴化工二硫化碳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众诚集团10万吨油页岩原位裂解中试项目,开工建设中科聚合500吨聚芳醚酮项目,进一步夯实油气主导产业地位。
加快发展壮大非油工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2016年,松原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油气开采业;今年,继续推进玉米全产业链开发和杂粮杂豆等作物加工转化,规划建设嘉吉综合产业园,推进盼盼食品产业园建设,完成吉安生化、天源生化重整并实现投产,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
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加速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绿色农业城。
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松原灌区、河湖连通、花敖泡蓄水调蓄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4.8万亩。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海峡两岸(吉林)生态农业合作先行实验区、农业循环经济和玉米膜下滴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打响农产品品牌,提高“查干湖大米”“善德良米”“乾安黄金小米”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牌抢占中高端市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持续建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新增“三品”作物种植面积20万亩。进一步做强优质畜牧业,推动华西希望200万头生猪养殖、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80个。
统筹城乡美家园:
让城市更有品质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突出生态、彰显宜居,狠抓建设、强化管理,努力让城市既富颜值,更具气质。
经过多年发展,松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较大提升。今年,该市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启动建华东路、滨江大道等道路续建、延伸工程。实施文化路、松原大路等14条街路地下综合管廊新建续建工程。推动松原火车站站前综合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积极推进长白乌快铁二期和长西铁路项目。加快长太高速、松乾高速、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铁科高速榆树至松原段、国道203线肇源至善友段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一江两岸综合开发。深入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启动海绵城市一期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百里绿廊,完成天河大桥南北岸互通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和纳仁汗公园二期改造项目。
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打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十大战役”,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深入开展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治理,严禁车辆随意停放、马路摆摊、路边烧烤等违规行为。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体、清洁土壤和国土绿化行动计划。推动城乡垃圾收转运一体化、餐厨垃圾及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投入使用。深入推行河长制,实施春季河道清洁整治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圣湖补水工程,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开工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10万吨扩能工程,完成查干湖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推动松林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利民惠民增福祉: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突出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加大资金、项目和产业扶持力度,确保45个贫困村、19332名贫困群众告别贫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再就业1.4万人。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95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救助网。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0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万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六统一”和吉林油田公司职工医保属地化管理。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深入开展。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计划”。
冲锋号已经吹响,新目标催人奋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松原人民砥砺前行,拼搏进取、勇开新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