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绕弯子,鱼叔今天就是来赤裸裸安利的。
鱼叔不仅希望你看,更希望你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看。
因为这部片,能救命——《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http://p1.ifeng
番茄台医疗纪录片第四弹。
之前番茄台播出的《生门》《急诊室故事》《人间世》医疗三部曲,在豆瓣上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统统9 分以上。
http://p1.ifeng
http://p1.ifeng
http://p1.ifeng
这次新片,同样是医疗类题材,主人公是 120 急救队的一线医护人员。
鱼叔刚看的时候是豆瓣8.7 分,但相信,分数一定会涨。
http://p1.ifeng
果不其然,现在已经涨到9.2。
http://p1.ifeng
这一部跟前三部有什么不同?
你会发现,这部片子里 90% 的急救患者,都是老人。
人老了,洗澡都是危险动作。
77 岁老奶奶,夜里8 点在浴室摔了一跤,突发脑梗,左半身瘫痪。
http://p1.ifeng
睡觉也不能掉以轻心。
69 岁大爷,凌晨四点钟,毫无征兆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心跳会随时停止。
http://p1.ifeng
贪个嘴,都可能丧命。
102 岁的王阿婆,中午多吃了 7 个饺子,血液循环都到胃部,所以大脑供血不足,造成晕厥。
http://p1.ifeng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120 急救」的纪录片,还不如说它带领你进入一个个潮湿晦暗的角落,窥见很多中国老人的生存状态。
120 急救现场,往往就在病人的家里。
最触目惊心的一个例子,是81 岁的宋兆科老人。
急救小分队到达房间时,都惊呆了。
房间里堆满了废品和垃圾,窗户紧闭,空调和风扇也没有打开。
一堆杂物中,蜷缩着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很久没有洗过澡,全身散发异味。
http://p1.ifeng
http://p1.ifeng
老人几天没有吃东西,此时全身乏力意识不清。
当时正值上海2017 年酷暑,市区温度达到了历史罕见的41 度。
而室内的温度,比室外还要高。
原来自5 年前老伴儿去世后,老人一直独居,子女不在身边,只是偶尔来探望。
这次是邻居发现情况不妙,才打电话报了120,要不然老人就会这样痛苦地死在一堆垃圾里。
都到这种情况了,老人还一度坚持不去医院。
http://p1.ifeng
是儿女不孝?
是老人有囤积癖?
还是他只是一个固执节俭的长辈,舍不得去医院花钱?
我们无法猜测那个真实原因是什么。
然而,我们不能拒绝的一个事实是,「我们都要老的」。
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以上海为样本,据统计截至2016 年底,上海65 岁老人有299 万,占总人口的20.6%,即每5 个人中,就有1 个老人。
疾病与衰老,越来越频繁的考验着我们的亲情与爱情。
而像宋兆科老人那样,有子女却孤独终老,这是最令人悲伤的。
http://p1.ifeng
回到本片的另一拨主角身上,我们的120 急救医生们。
本片展现了三个急救小分队的工作日常,分别由吴昕、姚明和郜素燕3位医生带领。
http://p1.ifeng
120 急救小队,是与危急的患者最先接触的医护工作者。
他们早一秒或晚一秒出现,病人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死命运。
工作日常,四个字形容:累死累活。
既要技能,又要体力。
由于病患的发病状况复杂,120 医生需要掌握非常庞杂的医疗知识。
单是纪录片里呈现的疾病有:脑梗、尿毒症、紫癜、癫痫、农药中毒、骨折... 等等。
吴昕医生冷静理性,他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面对肌肉萎缩的病人,能迅速找到静脉血管进行输液。
5 秒插管的神技能,在弹幕上引发一票医学生的惊叹。
http://p1.ifeng
轮班倒是常态。
你会发现,好多人都顶着黑眼圈。
凌晨4、5 点一个电话打过来,二话不说立马出车。
因为自己还没睡醒,吴昕医生首先担心的是「这种状态到病人家里不太好。」
赶紧打开车窗,让冷风吹一吹,醒一醒。
http://p1.ifeng
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情。
明明已经走到食堂,按下电梯了,一个电话过来三人立马掉头跑。
http://p1.ifeng
最害怕的是,吃饭途中电话铃响。
得知不是总机的电话后,几个人立马长舒一口气。
http://p1.ifeng
他们还要负责抬抱患者,往往人工搬运走楼梯,体力消耗巨大。
此外,由于现场多围绕着病人家属,120 医生还需要善于和各种人进行沟通,稳定现场的情绪。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是一位71 岁的老人,接到预报的时候,原本以为只是低血糖昏迷。
没想到医生到的时候,病人的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掉了。
http://p1.ifeng
老人患有糖尿病,液气胸,尿毒症,还失去了一条腿。
几人轮番上阵进行心肺复苏、注射肾上腺素、插管等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下,病人奇迹般恢复了心跳。
整个过程只用了8 分钟。
http://p1.ifeng
几个人开心坏了,一直念叨「救回来了,救回来了。」
阿宗说「哪怕你已经救回来100 个人,当你碰到第101 个的时候,(救回来了)你还是同样那么兴奋。」
http://p1.ifeng
这,就是医者仁心。
急救过程中,有很多暖心的事情发生。
郜素燕医生组在深夜接到通知,一位青年因醉酒昏倒在路边。
他们赶到时,发现打电话的是一名维族小伙。
他跟病人素不相识,不仅叫了120,还陪着上车到了医院。
http://p1.ifeng
路上病人呕吐,维族小伙并一点也不回避,比医护人员更快地速度,用塑料袋接住病人的呕吐物。
http://p1.ifeng
一直到病人家属来了,维族小伙才离开医院。
走的时候他说「56 个民族是团结的民族」。
http://p1.ifeng
只需看到这一幕,那些年因切糕带来的恐惧与敌意,就会消散很多吧。
然而事情并不往往这么顺利。
救治失败了,会很沮丧。
http://p1.ifeng
可是不能悲伤太久,因为还有下一波病人等待他们的救助。
http://p1.ifeng
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医生也只是普通人。
当吴昕医生脱去白大褂的时候,鱼叔突然意识到,原来他的个子并不高,面容清瘦,像个在校学生。
http://p1.ifeng
http://p1.ifeng
郜素燕医生会因为病患,联想到自己的父母,顿时就红了眼眶。
http://p1.ifeng
这部纪录片除了向我们展现了120 急救人员不寻常的工作之外,更对普通人有警示作用。
每一个案例中,片中都会给出小贴士。
比如:
脑梗发生后3 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期,可最大程度恢复脑细胞功能,甚至不留后遗症;
醉酒后的呕吐物极易引发窒息,所以身边要有人陪伴;
老人摔倒后不要轻易搬动,最好是等待救援。。。
http://p1.ifeng
http://p1.ifeng
http://p1.ifeng
很多突发性疾病,如果家属处理妥当,早点打120,病人生还和康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要论拍摄质量,本片或许抵不上绝大多数纪录片的镜头水平。
由于现场情况都很紧急,有些镜头都是糊的。
然而它贵在一个字:真。
模糊晃动的镜头,恰好还原了现场的混乱感和紧张感。
它时刻提醒我们,生死就在一瞬。
有一个尿毒症患者,不过是多喝了几口水,上车时还好好的,到了医院说没就没。
而这些120 急救人员,穿行大街小巷,从死神手里救下一条又一条命。
他们不该默默无名,他们值得我们大声喊一声:谢谢!
http://p1.ifeng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