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2月25日电 题:“创业村官”李华靓:用青春唱响共同富裕之歌
新华社记者 郭翔
松花江支流饮马河畔有一个马场村,这里黑土肥沃,水、光热、土壤俱佳,极适宜水稻种植。“品质这么好的水稻却卖不上价,利润都被加工贸易商赚走了。”吉林长春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华靓在创业之初就下定决心,要让稻子变成“金子”。
马场村有600多公顷水稻田,占耕地面积90%以上。尽管水稻品质优良,但村民们的日子却一直是“年吃年用”。村里的年轻人为了多赚钱,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李华靓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40岁的李华靓高中毕业后到长春打工,从饭店服务员、搓澡工到水果商贩,他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重要,“虽然赚了一些辛苦钱,但想发展必须要有知识、有技术。”
2007年,吉林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为农村有志青年提供上大学的机会。时年29岁的李华靓在党组织的推荐下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习,从“打工仔”变成了一名大学生,“3年的学习,让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对现代农业有了思考,也对马场村的未来发展有了新想法。”
还在读书的李华靓便迫不及待地将所思所学应用到实践。2008年,他在村里挨家挨户地讲解农业机械化的好处,最终筹集到100多万元,创办了奢岭街道的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了收割机、插秧机等20多台(套)农机具。
“华靓说合作社让村民资源共享,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销售,这都是当时大伙没听过的新鲜玩意儿。”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李岩说,“但我们信他,一个大学生能回村里帮咱研究种地,准没错。”
“集中采购农资大伙省钱,统一品种、统一销售让水稻价格涨上来了,一增一减,合作社带来的实惠大伙看得到。”李华靓说,要让大伙加入进来共同致富,“我自己必须先试验”。正是靠着这股踏实肯干的劲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合作社社员也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300多户。
“他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大伙,老百姓只要有啥事,到村上马上就给你解决了。”村民孙彦波家庭人口多,生活较为困难,李华靓为他在合作社安排了工作,“如今1年的收入有两三万元,是过去的两倍多。”
2013年,李华靓被选为马场村党总支书记后不久,他为村民们带来了更新潮的现代农业理念——稻田私人定制销售。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为全国的消费者提供土地定制、生态鸭田米定制、饮食文化推送和水稻种植技术咨询等服务,打造生态鸭田米产业链。仅此一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就年增收2万元,金色的稻谷真正变成了“金子”。
平坦的田间水泥路、修葺一新的排水渠……生活富裕起来的马场村如今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从没想马场村能变得这么漂亮,有了好支部,好日子还在前头呢!”村民孙兵感慨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清理沟渠的时候,华靓都是光着脚带头下去干。”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李华靓越学习十九大精神越有干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们马场村描绘了美好生活的环境,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马场村未来定位为生态水稻小镇,稻米种植、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李华靓说,马场村现在有80公顷生态稻田,尽管产量减了一半,但效益翻了5倍,“未来5年,我们要整合全部稻田资源,打生态牌、绿色牌,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实现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