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nic 发表于 2018-2-12 07:46:17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122/6364693770039322439322411.jpeg
Think big, Start small,Grow fast!
口述 | 胡翔
编辑 | 姚瑶
创业企业成长的起点、延展与边界
近期,黑马基金管理合伙人胡翔在GICC全球中小企业创新大会上做了《创业企业成长路径》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实录:
大家好,我是黑马基金的胡翔。我想用初创企业、成长企业,以及巨头公司不同的项目案例来讲一讲对于创业企业成长路径的一些理解,包括起点、延展和边界的问题。
初创企业:火星文化的起死回生
我们从初创企业开始讲起。 2014 年我们投了一家做视频内容发行与营销的公司叫火星文化,投了大概半年时间,我们内部复盘觉得这个项目可能要挂了。
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李浩是一个蛮牛逼的创始人,原来在大的视频平台做高管。当他出来创业的时候,就很想干一个大事。当他干火星文化的时候,就把内容的研发、创作、发行、运营、变现能干的一股脑儿都干了。
干了一段时间发现,麻烦了,好的节目签不到,自己研发的节目品质过不了关,帮人做推广,也比想象中的艰难很多。过了半年时间,自己的产品在行业内没有形成影响力,变现的局面没有打开。结果人心就散了,一个联合创始人跑了,负责内容的一个高管也跑了。人跑了之后,钱也快没了。当时账上大概还剩下 27 万的现金,但是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就有将近 50 万。创业做到这样一个程度,还怎么干的下去?
好在这个创始人比较牛逼,这也是我们当初投资他的原因。他当时干了几件事:
第一,微信朋友圈融资。凌晨睡到四点多,睡不着了开始起来翻微信,看看谁能给我投点钱。一周时间微信融了接近 2000 万,其中有 300 万是 9 个同事从家里拿的钱,先解决燃眉之急。
第二,砍业务,单点突破。把能砍的业务通通都砍了,只留下发行业务,聚焦的去做发行。后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成了新媒体发行领域的第一名。我们所知道视频领域的一些头部IP,像《吐槽大会》《暴走动漫》都找他们做发行,然后又拿了A轮、B轮几个亿的融资。所以,他算是死里逃生,又开始变成一家牛逼的公司了。
我们复盘一下这个项目,它在初创的时候犯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想干大事,事情不聚焦。这是很多大公司、大平台出来的创始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他觉得我资源多,可以干大事了。大家都想干大,但有时候大的想法和欲望需要先藏在心里,从小干起。上来就干大的,很容易先趴下了。
火星文化之所以能够起死回生,除了创始人有足够强的愿望和决心,不放弃之外,就是战略聚焦,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像一根针一样,一针扎到底。这也是我想在企业初创阶段强调最重要的一点。
成长阶段:错过的和没错过的
企业到了成长阶段,我想讲两个案例。一个是我错过的案例,一个是没有错过的案例。
趣店案例
错过的案例,有一家公司近期在美国上市了叫趣店,市值接近一百亿美金,但是从创立到上市总共也就用了不到三年半的时间,这是一个成长非常快的公司。
创始人罗敏在以前创业的时候我就是他的天使投资人,只是那个项目做失败了。在趣店A轮、A+轮、B轮融资时罗敏也都找了我,我都说了不投,所以算是完美错过。为什么错过呢?
他第一次跟我聊的时候,是在刚创立趣店并拿到天使的钱后半个月的时间,过了才半个月要拿A轮,然后找我咨询,最后问我说你要不要投一下?我心想,天使没找我,过了才半个月翻这么多倍让我投?不投。
然后过了一个月,他翻了几倍融A+轮了,又来和我讨论,然后问我,你要不要投一下?我的反应是:兄弟,你的融资和估值增长要不要这么快啊?我牙还没刷呢,不投。
时间又过了三个月,到B轮了,跟我说,我现在按一个多亿的估值要融B轮,情况是这样这样的,你有哪些建议?你要不要投一下?可想而知,我没投。
但当天晚上我就没睡好了,因为当天聊的很多事都很触动我。包括他说,我想试试能不能在一年时间里做成一家独角兽。这真的很触动我。我在想,万一他做到了呢?这也算是个奇迹,而我就只会坐一旁看着吗?于是第二天,我还真又去找他了说,好, 1 亿多美金了,我投了。但最后,由于人民币基金和境外结构的技术性问题,还是没投。
这个故事重点是什么?不是我错过项目的不爽,而是想说其中的成长路径。我们复盘一下,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逻辑?趣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快的成长并且在三年多上市?
第一,还是找到一个足够小的切入点进入。
这个切入点要足够的刚需,才能足够的锐利,才能跑的足够的快。同时也足够的小,巨头们才会看不见看不起瞧不上,才有你的成长机会。
我没有投趣店,除了它成长很快我没有投到他天使轮之外,重点是他当时做的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找我时我没看懂是个什么玩意。当时他做的事情就是就从京东把iPhone买下来,跑到学校卖给同学,让他们分期买下来。买 iPhone ,就是足够小足够刚需的切入点,(可以换肾的需求,你说刚不刚?) 小到不但巨头没认知,我一开始也没反应过来这是个什么鬼?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个当时被互联网金融巨头忽略,被银行舍弃的年轻人消费信贷的入口。
第二,能够延展,不停拓宽边界,延展至足够大的赛道。
帮同学买iphone是个刚需,而它的延展又是非常地自然。从买iphone开始,他可以不断延展到年轻人需要消费需要用钱的各种场景,他自身也快速的从校园贷走到了白领市场,从趣分期做到了来分期现金贷,不停的延展和拓宽。
第三,早期创业公司,成长是一切。
趣店的创始人罗敏是一个很能吹牛逼的人,趣分期创业 3 个月的时候,罗敏和我说,半年内业务要做到全国,一年要做成独角兽,年底要有上千号员工。他不仅是跟投资人这么说,跟团队也是这么做的。最牛的是,他吹过的牛都实现了,这才叫真的牛逼。
短期内这么快成长,管理会有问题吗?不,当市场在快速扩张,团队在前线打仗,企业在快速成长时,成长就是一切。所谓管理,到增长放缓时再去补课吧。
凯叔讲故事案列
讲了一个错过的故事,我再讲一个我没有错过的故事,叫凯叔讲故事。我投凯叔讲故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干嘛投一个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公司呢?难道是因为故事讲的好吗?确实是创始人王凯故事讲的好,小朋友爱听,而且一听就停不下来。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投资逻辑:
1、小而锐利的切入点。讲故事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孩子们都要听也爱听。巨头们没看明白,很多人也没看明白,所以才有你早期成长和我们早期投资的机会。
2、拓展边界不断延展。走过初创阶段后,凯叔讲故事开始延展,从讲故事开始,给孩子们念唐诗、宋词、做国学声律启蒙,逐渐发展成一个领先的儿童内容品牌。然后人们明白了,哦,原来这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孩子们的非课堂教育。要培养孩子们的国学素养,给他们一个爱听的国学声律启蒙,可比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强多了。
所以讲好故事是多么的重要,人类能够战胜其它动物统治地球,不就是人类会讲故事嘛。讲好故事,做好儿童内容品牌,让孩子的童年更幸福,这就是一个从切入点到拓展边界不断延展的故事,而这一次我没有错过。
所以,在企业的成长阶段我想强调的是:当企业以一个小而锐利的切入点切入,站稳脚跟后,要不断延展,拓展边界,从小领域的领先做成大赛道的领先。
巨头公司:从BAT到TMD的前世今生
讲完初创企业和成长企业,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巨头公司,看看BAT和TMD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腾讯:腾讯的起点是什么?那时候甚至不叫QQ,叫QICQ,OICQ是一款网上聊天工具,学的是以色列先行者ICQ。结果这个鼻祖ICQ卖了 4 亿美元,而腾讯的市值已经超过 4000 亿美元。后来IDG投了它,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他们投过的市值最大的公司,但在上市之前甩卖给了南非的一家媒体公司,所以这是他们投过最大的公司,但可能也是最失败的了,简直哭死。
ICQ卖4亿美元是因为它一直是ICQ,而OICQ值4000亿美元(注:现已超 5000 亿美元),因为它早早不是OICQ了。所以,ICQ与OICQ之间隔的不仅仅是一个O,或者 1000 个ICQ市值的差别。
腾讯从QICQ起步,延展到广告、游戏、音乐、微信、支付。他好像什么都做了,所以他已经是没有边界了,但他有他的核心,他现在是连接一切,在这样一个核心下构建生态,无边界拓展。
我们再简单看看其他的一些巨头:
阿里:阿里的起步是阿里巴巴B2B,相当于企业网上黄页,后期延展至淘宝、天猫、支付宝,再到菜鸟、蚂蚁金服、大文娱。阿里帝国的核心是什么?原来马云说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今天他们升级成“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他的核心是要做商业的基础设施,这样的延展也让他的帝国没有边界。
滴滴:一开始是做打车的,打车刚需而高频,这就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延展的基础,所以它以高频打低频,延展至专车、拼车、公交车,只要是在出行这个领域,它的拓展就是无边界的。只遗憾没有一开始做单车共享,等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只能通过合作和投资的方式去覆盖了。
美团:最早是做团购的,后来开始卖电影票,做外卖,做旅行,最近又开始做打车和支付。按王兴的说法,他是帮人eat better, live better。按我的理解,eat better是第一步,然后延展至live better,在这样一个核心下,你能找到美团的边界吗?
所以巨头是什么?巨头也是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开始的,然后拓展边界持续延展,最后就是守住核心,建生态,无边界的拓展。
总结
看过了这些创业公司、独角兽公司和巨头公司,我最后再来做个总结:
初创阶段的核心是聚焦。要在一个细分领域找到一个小而锐利的切入点。只有做的足够小,巨头们可能瞧不起或瞧不上,才能做的足够的好足够的极致,然后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
成长阶段重点是要做延展。我们是从一个小的切入点进入的,但这个小的切入点需要能有足够的延展性,能让你从一个小赛道延展近一个大赛道,从一个细分领域的垄断者延展到一个大赛道的领先者,不断的拓宽边界。这才是成为一个独角兽的关键。
巨头的重点是守住核心后的生态的竞争,无边界拓展。什么是所谓的核心,这就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围绕使命与愿景建生态。
最后还是要说回到人,就是我们的创始人。一方面,我期待我们的创始人能够有格局感与方向感,能有大的目标,但很重要的是,从你的出发地到你的目标之间,能画出一条大概的发展路径,让你能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出发,不断延展,走向你想去的方向。我们需要能够画出一幅导航图,尽管我们在走的过程中会不断去调方向做调整,但也正因为你画了导航图,所以你才能及时的去做修正。才能不忘初心,坚持前行。
最后,如果觉得我说的太多了,那就把一切都忘掉,只记住这一句: Think big, Start small,Grow fas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创企业、成长企业,及巨头公司成长路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