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pload.chinaz.com/2012/0112/1326354341435.jpg
张小龙被认为是微信的“灵魂”(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文 | 本刊记者 袁茵 编辑 | 张刚 摄影 | 钟锐钧
【《中国企业家》】8个月前,出生不久的微信遭遇到扑面而来的质疑—不外乎腾讯惯常遭遇的批评:抄袭模仿、利用海量用户资源上位;三四个月以前,微信成了人们的谈资—不局限某个小群体,而是覆盖了各色人等;现在呢?它已成为一款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的无线互联网产品。更让“企鹅”兴奋的是,它还将许多QQ体系之外的高端用户纳入腾讯版图。
即使作为互联网名副其实的“富二代”,要实现这种大逆转,也并不容易。
令人意外的还在于,微信负责人、腾讯公司副总裁张小龙居然对《中国企业家》说:“微信没有规划。”除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腾讯对微信也没有太特别的预期。
“历史上人们花了太多时间解决技术问题,而非技术使用者的社会问题,如今互联网正变得更有生命活力,更有人情味,它将成为打破传统组织局限的工具。”互联网观察者克莱·舍基在其著作《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中写道,这本书有一个更直观的中文译名:《未来是湿的》。
那么,微信如何牢牢的黏住用户?微信能否为腾讯的布局“抢点”成功?
一个字:爽
“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规则很简单。”张小龙说。微信流行的秘笈也很简单,一个字:爽!两个字:好玩!
“爽”是一个充满感性与不确定性的词汇。是苹果震撼了张小龙,无论儿童还是老人都可以顺畅使用,无须经过科技“驯化”。对微信团队来说,“爽”很具体,基本要求是可以让用户方便使用。
资深互联网人和菜头评价微信的流畅:比它炫的没它简单,比它简单的没它快,没有谁比它更快,哪怕在GPRS下,微信也能把进度条轻易推到底。
最近微信增加了新功能“二维码”,对准图案扫描就能读取对方的二维码并加为好友。微信特意做了一个取景框,再加上一条移动的扫描线。其实二维码不需要任何操作,只要对准就自动识别并转换,但很多用户会习惯性地寻找拍摄按钮。那条线就是为了营造“扫描的感觉”,让用户下意识地将二维码对准取景框。
“用户不愿意看文字,看了可能不懂,不懂就不用。”微信总监曾鸣对本刊记者表示:“小龙有个理念,如果一个功能需要用文字去教育用户如何使用,这个功能基本就失败了。”
爽,还意味着让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甚至让细节本身变成用户需求。
2011年6月,微信新功能“摇一摇”上线,没人想到,一个看起来这么幼稚的应用每天能产生上亿次的摇动。事实上,摇一摇并非只有低端用户喜欢,那些高端用户同样乐此不疲。仅仅是“摇”这个动作,在用户已经习惯了用键盘鼠标进行沟通时,就能给人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它的成功和某些细节密切相关。不仅男女用户有不同的使用版本,产品的交互、摇动识别时间,甚至画面打开方式,微信团队都仔细琢磨过。
设计摇动时的声音时,张小龙第一个想到来复枪的上膛声。“这对男人最有感觉。”微信项目总监刘乐君回忆,他们找来很多声音尝试,来复枪声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那天他们夜里写代码,还时不时摇手机。
结果这个声音成了一种符号,很多用户听到这个声音就觉得有人在用微信。微信希望能将每一个细节都做的这么极致,这样用户就会因为这些喜欢的细节使用微信,而不是仅在想认识新朋友的时候。
但是,业内一位产品经理说,做到这种“极致”要多付出许多努力,从90分到100分,为这10分付出的努力要比之前达到90分还要多。腾讯CTO熊明华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微信团队对极致的追求很“疯狂”。
这还不够,一个让用户“爽”的产品还必须有美感。摇一摇画面打开时,男女用户看到的画面分别是维纳斯和大卫。微信中心负责人邹浩说:“维纳斯和大卫是很有文化的东西,是很美的艺术品。”
微信的审美原则是“简单即美”,因为“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规则很简单”。微信刚推出时,用户群就快速扩张。刘乐君将其归功于一个细节,“用户喜欢用就因为点两下手机就能完成对讲,而有的产品要点三下。”
他们拒绝微信成为若干流行功能的叠加,微信推出“查找附近的人”,曾想过显示用户的性别。但这不是用户的核心需求,经过讨论,他们放弃。
张小龙说,“即便功能很复杂,也要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一个产品做了太多的功能,说明它没有抓住最本质的需求。”他眼中的好产品有如下标准:第一,简单不复杂;第二,用户体验好;第三,反应速度快;第四,抓到核心需求,并把需求通过最合理的方式展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