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pload.chinaz.com/2012/0424/1335231626757.jpg
创新工场已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天使投资势力之一
http://upload.chinaz.com/2012/0424/1335231626282.jpg
李开复
内容导读:借助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个人品牌,他把天使投资变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但也受到种种质疑。该继续神化和崇拜他吗?
中国商界并不缺少履历豪华和影响力堪比明星的职业经理人,但如同过去十数年我们所亲眼目睹的企业快速盛衰史,这些一度风光的职业经理人鲜有在职场跌沓或事业轨道转换中长期声望不坠者。
然而亦不乏真正的高手,即使是脱离了大公司光环的加成效应却还能将个人品牌愈拭愈亮。走出谷歌中国近三年后,李开复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新事业创新工场已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天使投资势力之一,而他自己在互联网上则拥有千万级的粉丝群和庞大的号召力。
2009年8月,李开复主动离职谷歌创建创新工场,从职业经理人转型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其时,他希望成为“中国的YCombinator”,以孵化器模式推动中国本土的科技创业,进而从投资创业项目中获得回报。彼时,天使投资在中国仍然只是小圈子话题,而创业孵化器更是从未走入大众视野。
聪明如李开复正确判断了大势。随着创业和投资环境逐渐成熟,中国互联网在短短两三年内迅速迎来创业高潮和天使投资的快速成长期。李开复和雷军、薛蛮子、徐小平等知名天使投资人一起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其最早瞄准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孵化方向亦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投资领域。
回过头看李开复的成绩单:创新工场至今走过了两年半的时间,已完成1.8亿美元的首支美元基金募集,近期将完成募集另一支7亿人民币规模的首支人民币基金。创新工场孵化与投资了47个项目,工场内已有2000余名工友,在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李开复透露,在孵化投资的这些项目中,已有18个项目进入A轮投资。至少目前看来,李开复的想法已经是一个初见规模的可观事业了。
但高关注度的同时也质疑不断。一个跨国公司的高管、一个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他的过往成功能否延续?做互联网投资却选择了一种在中国几乎没有成功先例的孵化模式,这种探索是否能在天使和VC圈子里站住脚跟,生存下去?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创新工场是否真能靠其优势抢占创业者与创业项目的制高点?甚至在创新工场盛名之下,其孵化、投资的项目是否称得上创新二字业界也有争议。尤其是创新工场的多个项目中都有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影子,比如模仿Tumblr的点点网等。一种观点认为,正因为创新工场标榜着‘创新’的名头,所以理应有更多的创新责任。
创新工场的成败未到盖棺定论时。早期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同样巨大,且回报周期漫长,无疑使创新工场在未来仍会面对可见的不确定性,对其商业模式的怀疑也将长期存在。但假设中国互联网能够出现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Y Combinator创始人)式的人物,李开复无疑是最有可能的人。
“我并不看好创业孵化器在中国的商业前景,但如果其中有一家能够成功,那就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一位熟悉李开复的风险投资人士向本刊指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