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kl 发表于 2018-2-11 16:45:26


说起优酷,就不得不提到公司的创始人、CEO古永锵:1966年出生在中国香港、14岁独自留学澳洲、20岁举家迁往美国,28岁回归中国大陆创业、35岁成为搜狐COO(首席运营官),38岁离开搜狐总裁职位再度创业、成立优酷,并成为目前国内排名第一的视频网站……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古永锵的光鲜经历让人“目不暇接”。
https://changye.kuhao123.com/uploads/2015/08/03.jpg

14岁出门远行
欠着老板的钱创业
14岁那年,古永锵只身前往澳大利亚,在那里完成中学学业。“那时出国有几个地方可选择,父母让我自己选,他们一向很尊重我自己的意愿。我那时候小,觉得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美,人少,还有很多可爱的动物,就选了那里。大学二年级,我们全家才又搬到了美国。”
随后的经历就几乎和那个时代的留学生相似,本科毕业之后,古永锵进入贝恩咨询公司工作,并在公司的资助之下在斯坦福完成了MBA的学业,“创业的想法应该就在那时候有的吧,”古永锵说,从第一学期开始,同学们分成6人小组讨论创业问题,正赶上几个新的名词开始流行,“电邮、上网、网景公司”,“我当时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做和投资相关的事,和中国相关的事。”而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已经悄悄开始热门。
现在,古永锵已经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想起最初的决定,他仍然觉得自己有点疯狂。“我是在公司的资助下读MBA的,条件之一就是读完之后得回去工作啊,可是我那时的心里已经全是回国的念头了”。那时就只有一个办法,向原来的公司支付违约赔偿,“几万美金,现在想想不多,当时我却一下子拿不出来,”古永锵说,幸而他所加盟的创业公司答应帮他赔偿一部分,而这些欠款,要待日后从他工作的薪水中每月扣除,“那时候可谈不上什么富裕的外企高层”。
一杯咖啡结缘搜狐
巅峰之际再度创业
古永锵真正对互联网行业有深刻认识,要从他加盟搜狐算起。说起古永锵和搜狐及其创始人张朝阳的结识,互联网业内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最神奇的一个是,他们在一杯咖啡之后就立刻决定要和对方成为创业伙伴。“其实也没有这么传奇,”古永锵回忆说,1998年8月他还是富国投资的副总裁,天天在北京国际大饭店会见各种寻找投资的创业者,而张朝阳正在隔壁的光华长安大厦“制造”搜狐。一天在北京国际大饭店一楼咖啡厅,古永锵喝着茶,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坐在他对面喝咖啡,两人商谈起给搜狐投资事宜、越谈越投机,最后张朝阳说:“算啦,我不要你的投资了,我要你了,你过来干吧。”
古张二人同属于“海归”一族,张是物理学博士,古是资本圈里混出来的,此时,搜狐正需要一个懂得融资的人才。后来,古就成了搜狐高级副总裁兼CFO(首席财务官)。“我们见面以后聊了对互联网创业的看法,彼此都很认同,而我也很想真正做一次互联网创业的局内人”,见面之后,古永锵还经过了当时搜狐董事会的“考试”,最后才决定加入搜狐。
搜狐从1998年2月启动到8月份张朝阳遇到古永锵,一共才融到200多万美元,还不到当时新浪融资额的1/10。古永锵加入后,展开了两轮较大规模的融资:一次是750万美元,一次是3000万美元。颇为惊险的是,当时搜狐正为上市全力冲刺,而当古永锵找到最后这笔3000万美元的资金时,距离IPO的最后期限只有两个星期。有了古永锵加盟的搜狐,融资财路大开,直到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古也完成了他在搜狐的一个战略目标。之后,古对张提出想做运营,2001年古上任搜狐COO(首席运营官),2004年,又升迁为搜狐总裁。
可是,就在自己的搜狐生涯一片大好的前景下,2004年底,古却提出了离职的想法。古说,自己加入搜狐时的目标基本都已经达到,互联网行业的各种情况都经历过了,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资源,从组建团队到融资,从合作伙伴到政府公关,这些对自己创办公司很有意义,想找一个创业的环境。几个月后,古永锵卸任搜狐公司总裁,随太太赴美陪读。古太太在纽约大学进修了一年,古永锵一边闭关休息,一边考虑下一步的打算。
半年硅谷式闭关
“陪读”玩出“创业”目标
“当外界还在猜测我为什么离开搜狐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开始享受放松的旅行生活了,偶尔上网看看大家对我的猜测,也觉得无比有趣。”古永锵回忆说。古永锵是个极少务“虚”的人,他喜欢做各类计划。“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一定要考虑三五年的计划。”而他这三五年的“优酷”计划,起源于2005年他离开搜狐的那次“硅谷式”的“闭关”。来自硅谷的创业者们创造了这种类似修行的“闭关”模式,在从一个企业高管位置离开、准备踏上一段新的创业历程期间,创业者会全身心地休息,当然也回顾总结自己之前的经历,并为下一段创业养精蓄锐。在硅谷有很多职业的创业者,他们总是将一家家公司带上市,然后再开始下一段创业历程。当然,在每一段充满激情的创业生活之中,他们需要彻底休息。
“不断创业,这可能也是我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古永锵说,“我喜欢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活,在‘闭关期间’也有不少公司邀我加盟,也许斯坦福商学院特有的创业基因根深蒂固融在我的血液里,选择离开搜狐就是希望回到一种创业环境”。古永锵在闭关之初的3个多月里去了墨西哥、秘鲁、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和埃及。“在旅行期间,我经常有冲动要把这一切的美轮美奂记录下来,跟家人和朋友分享,可手中的相机只能留下瞬间的影像,无法传达那时那刻立体的‘美妙’,”古永锵说,“我突然想到,如果再创业,是不是要做和这种‘记录’有关的事情。”
闭关的后3个月里,古永锵陪伴进修的妻子住在纽约,爱人去上课,他每天除了看电影就是上各种网站玩。“我是个性情中人,最喜欢两件事,一个是旅游,一个是视频。当我惊喜地发现人们在Youtube(美国当时最热门的视频网站,后被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上分享旅游和各种有趣的视频时,我觉得在互联网上看、拍、分享视频一定大有可为。那可能就是我创业做视频网站的引子。”随即,古永锵对视频网站展开了一番分析和考察,那已经是在“闭关”后期了,古永锵像很多硅谷的职业创业者一样,在休息了几个月后认真找起项目来,他开始研究心理学,他发现通过视频媒体自主地认识事物,是人们本质的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不会消失的需求,“网络视频必将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应用之一,由其引发的商业活力更是不可限量。”
走上“拍客”之路
牺牲“眼球”为走得更远
古永锵终于决定给予自己新的身份:一个视频网站的CEO,同时也是一个“拍客”,“我理想中的视频网站是健康和安全的,它的内容来自网友、拍客们的热情,来自独立制作人的创意”。在视频产业链上,从内容生产到集成到播放器到播放平台到专门的视频搜索竟然都可以找到独立的公司。古永锵的优酷网分的是视频分享平台这一块蛋糕,它聚集和整理网友上传的视频内容,让网民有地方看自己和别人拍下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玩意儿,然后吸引广告,运营模式上有点像“视频版”的新浪和搜狐。
然而选择网络视频并非古永锵的先知先觉:在他加入这个行业之初,正是视频网站风生水起的时候,各路网络精英不约而同汇聚此处,最多的时候国内竟有200家公司声称要在此业务上寻求发展。在优酷网创办之前,国内已经有土豆等初具规模的视频网站,他们的用户日点播量已达到百万级。2005年11月21日创办时,公司加上古永锵只有几个人,公司还没有办公室,大家通过各种形式连线商讨公司产品方向,到2006年12月正式运营,也只是50多人的小团队。
优酷上线的头一个季度,用户反映产品很不稳定。北京的用户使用还较流畅,上海的用户就慢到不想看。用户去视频网站希望看视频、找视频、上传视频都有快速的需求,古永锵一直坚持“快者为王”的理念,在公测期才发现要实现真的很难。当时只在天津和西安布了点,随后改变策略在南方大量布点,播放速度得到提升,从每周死机改为每月死机,用户上升到30多万。古永锵意识到视频网站的速度门槛比图文网站要高得多,团队的精力都用在改善用户体验上,推广也放下不做,先等着用户反馈信息,再优化、改善。
当时国内的许多视频网络为了吸引眼球,充斥着“很黄、很暴力”的画面,而优酷一直走着健康、主流的路线。优酷网在2006年至2007年热炒的故事包括“沈阳大雪”,那是来自冰封的城市网友们自发拍摄的镜头;还有“老人与狗”,这个故事引发网友们对独居孤苦老人的关注,他最终在网友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古永锵明白暂时牺牲掉一些眼球,是为了以后走得更远。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要玩最安全的创业游戏
搜狐的高管经历给古永锵的创业带来了很多的帮助,在投资、运营领域的积淀让优酷很快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创业初期,热门的视频网站Youtube在美国风生水起,很多人眼红、但不敢轻易尝试,或是拉不来钱,古永锵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不到2年时间里,为优酷网迅速完成3轮共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由于曾经担任搜狐的首席运营官,古永锵对于门户网站的搭建和内容监管驾轻就熟,对于怎么游说广告商也很有经验。
2007年,古永锵高调推出“VV”的概念,这表示网站上视频播放的总次数,这个概念直接给门户网站最讲究的概念“PV”(页面总浏览量)带来冲击,广告主一听就明白,网民浏览文字和看视频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广告的含金量也随之增长。更著名的“三个亿门槛”理论也在2007年提出,这个理论后来成了古永锵新身份的象征,它爆炸性地对现存所有视频网站给出生死宣言。首先,“视频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古永锵说,“融资必须上亿,否则别玩”,第二,网站上每天播放视频的次数要上亿,否则只是小打小闹,第三,则是在2009年,优酷的年收入也要上亿。“做到这一点之后,视频网站的市场将只属于一到两家公司,就像门户网站只剩下新浪和搜狐”。
从最激烈时200家视频网站同时竞争,到后来大量视频网站在技术和资金问题上纷纷倒下,再到优酷的异军突起。在古永锵看来,技术是这个公司最核心的支撑力,“如果没有自己优秀的技术团队,优酷也不可能有今天在业界的地位!”为了实践播放速度的提高,优酷先后对视频的分发系统做了3次调整,第一次是上线后做的结构调整,当时上传的老视频播放速度快,新传视频播放速度慢,而新的点播率高,容易不流畅。第二次是2007年初简化结构,增强用户体验。第三次,2007年5月调整,新视频和老视频达到一样快的速度,日点播量在1500万、2000万之间,这个时候才和土豆同步。到经过第三次调整后,真正发生了爆发性增长,用户反馈口碑很好、播放速度很快,实现了“快者为王”的目标。据尼尔森公司权威评测报告称,截至2007年12月,优酷网完成日视频播放量(VV)过亿,周VV6.4亿,1年内增长20倍,跃居视频行业第一的位置。
公司里每个员工的名字古永锵都叫得上来,面对古永锵,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地开朗感染,迎面走来,他会面带微笑地和员工主动打招呼,他不准员工叫他某某老总,更喜欢大家叫他的英文名字VKOO。这样宽松的工作氛围为紧张的网络工作带来一抹暖色。古永锵承认,来自传统门户的经验,对于他做好视频网站帮助很多,比如说对内容尺度的把握,以及处理“牌照问题”的经验。而视频内容所面临的特殊的版权保护问题,可能也是他作为一个创业经理人,创业以来最大的挑战,“我很希望这个游戏能够玩得安全,但这个想法,也许才是我最大的冒险!”
并购“土豆”
优酷土豆更名为合一集团
2012年3月11日,优酷网与土豆网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成立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
优酷和土豆共同宣布双方于2012年3月11日签订最终协议,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根据协议,合并后,优酷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将拥有新公司约71.5%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优酷CEO古永锵也将出任合并后公司的CEO。
2015年8月7日,优酷土豆集团宣布更名为“合一集团” ,并发布自频道战略,以及一系列战略。合一集团CEO古永锵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改名为合一是回归初心。优酷在创立之初便采用的合一网络的名称。古永锵称,采用优酷是团队统一投票的结果。合一的初衷是取意网上多屏合一发展的趋势,但这个概念在当时太超前了,做纯粹的视频分享网站也难以做大。
而优酷的取名意在“助用户找到最优最酷的视频”。古永锵认为现在这个名字已经不再能够描述优酷的业态。选择这个节点改回合一,古永锵表示优酷土豆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系统,并且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是,优酷土豆是以人为本的生态系统。
对于环境变化,古永锵指出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出来创业,做自频道。另外互联网影业公司、游戏视频公司、视频电商、大数据等,都在与传统领域逐渐融合,并且创造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他认为2015年是一个很重要的临界点,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回归初心。
对于合一理念的推出,古永锵还提到,优酷土豆内部在2年前便开始筹备。他提到,当时内部经历过一次激烈的讨论,后来决定先推出合一影业。在合一影业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再讲合一集团大家更容易接受。
古永锵称,视频纯媒体时代终结,文化娱乐产业进入以自频道为中心的合乐时代。未来三年,合一集团将投入百亿元现金和资源支持网生内容。针对自频道推出三大计划:新人计划,产生10万个拥有千人粉丝团的自频道;万万计划,产生1万个月收入过万的自频道;巅峰计划,产生100个估值过亿的自频道。
古永锵建议创业者最好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因为创业是非常辛苦的,一旦你决定要创业,基本上意味头几年要拼命去做。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那可能坚持不了太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归初心 优酷土豆集团CEO古永锵的创业之路